
渔阳,【清】王士祯(1634—1711)原名士禛,字子真、贻上,号阮亭,又号渔洋山人,人称王渔洋,谥文简。汉族,新城(今山东桓台县)人,常自称济南人,清初杰出诗人。博学好古,能鉴别书、画、鼎彝之属,精金石篆刻,诗为一代宗匠,与朱彝尊并称。书法高秀似晋人。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。论诗创神韵说。早年诗作清丽澄淡,中年以后转为苍劲。擅长各体,尤工七绝。 渔阳绝句十二法
01
第一法
图片
前二句或赋陈,或起兴,或议论,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。赋陈就是直接叙述,兴起就是以写景开始。例诗:高邮雨泊王士祯寒雨秦邮夜泊船,南湖新涨水连天。风流不见秦淮海,寂寞人间五百年。
02
第二法
图片
一二句说一事,第三句要用转折连词承接,第四句要顺着第三句扣主题。常用的转折关系连词如:却、虽然、但是、然而、而、偏偏、只是、不过、至于、致、不料、岂知等。例诗: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王士祯虎山桥畔尽层松,掩映寒流古寺红。却上重楼看邓尉,太湖西去雨蒙蒙。
03
第三法
图片
第一句用眼前景物,点名时间。第二句点明地点、人物实施行为和空间环境。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,第四句作答。例诗:落凤坡吊庞士元王士祯沔上风流万古存,鱼梁洲畔向江村。何如但作鸿冥好,采药相携去鹿门。
04
第四法
图片
前二句说现在之事,第三句追忆过去,多用“年来”“忆”“记”等词。例诗:杨枝紫云曲之一【清】王士祯名园一树绿杨枝,眠起东风踠地垂。忆向灞陵三月见,飞花如雪飐轻丝。
05
第五法
图片
以前二句说往事,第三句则用“而今”“此日”等词点明今事,以见今昔之感。例诗:花朝道中有感寄陈其年王士祯渔阳三月无芳草,客思离情不奈何。此日淮南好天气,青骢尾蘸鸭头波。
06
第六法
图片
前二句直赋眼前景,第三句以“好似”“分明”“好到”“好在”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。例诗:清溪 王士祯蛮云漏日影凄凄,夹岸萧条红树低。好在峨眉半轮月,伴人今夜宿清溪。
07
第七法
图片
一二句就题直起,亦直赋眼前景、心中情,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,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。例诗:江上王士祯吴头楚尾路如何,烟雨秋深暗白波。晚趁寒潮渡江去,满林黄叶雁声多。
08
第八法
图片
第四句为主,用否定词作结,然第三句亦不可轻忽,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、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。例诗: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四王士祯十里清淮水蔚蓝,板桥斜日柳毵毵。栖鸦流水空萧瑟,不见题诗纪阿男。
09
第九法
图片
第四句作诘问,第三句或呼应,或不呼应。
例诗:樊圻画王士祯芦荻无花秋水长,澹云微雨似潇湘。雁声摇落孤舟远,何处青山是岳阳。
10
第十法
图片
此法前三句皆写今事,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,追忆往昔,但不具体说出,自有无限风流蕴藉。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。
例诗: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王士祯日暮东塘正落潮,孤篷泊处雨潇潇。疏钟夜火寒山寺,记过吴枫第几桥。
11
第十一法
图片
上法前三句皆是烘托(修辞上是衬托),结句归结点明自身。前三句时空、场景的描写,目的主要是为第四句起铺垫、烘托作用。所以本法,笔墨着力于前三句,点明自己的第四句才会顺理成章!一定仔细看例诗。
例诗:大风渡江三首之一王士祯凿翠流丹杳霭间,银涛雪浪急潺湲。布帆十尺如飞鸟,卧看金陵两岸山。
12
第十二法
图片
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(但不一定对仗),或一二句对,或三四句对,但不需要四句全部对仗。注意点:初学者最好一二句用对偶。如想用在三四句上,最好不要用工对——显得收不住!最好用流水对或反对。
例诗:
新滩二首之一
王世祯
上滩嘈嘈如震霆,下滩东来如建瓴。
瞥过前山才一瞬,鹧鸪啼处到空舲。
图片
我就在这里
静静地等你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易云达配资-杠杆配资app-股票配资官网平台-网上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